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抑郁障碍患病率为3.59%,其中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.1%。抑郁症常常被人们以“心理的感冒”来比喻,这个比喻想告诉大家,抑郁症很常见,每个人都可能在一生中某个时候罹患抑郁症。但是,这比感冒严重的多,因为有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自杀想法,甚至10-15%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而死。
那么,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经常出现自杀念头呢?
抑郁症患者知道自己有问题,知道问题是什么,也知道该如何解决,但是做不到。知道人总是要成长,要学会自律,要学会独自面对漫长生命里的一切。知道自己不能永远颓废,知道该为自己负责,为爱着自己的人负责。道理都懂,但是做不到。
对于抑郁症患者“自杀想法”有时很狡猾,它会变着样子出现在患者头脑里。有时它象一个哲学家,帮助分析人生没有意义,让患者觉得自杀就是解脱;有时它象一个艺术家,在患者脑海里呈现出各种自杀之后的幻想,或者用各种美好的画面进行引诱;有时它象一个故事家一般,讲述各种名人自杀的故事,诱惑患者学习名人;有时它又像一个魔鬼,恐吓患者,让患者痛不欲生,用失眠、疼痛、无力等症状折磨患者。
抑郁症会带给患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危害,还有心理上的危害。
生理上,手抖,就像得了帕金森的老人,严重的时候甚至连张纸片都拿不住,失眠,一点点看太阳落下去又升起来,大把大把的掉头发,初莫名其妙的嚎啕大哭,直到已经哭不出来,整日的耳鸣,感觉耳朵里住了个交响乐团,记忆力明显下降,无法长时间读书写作。躺在床上,突然全身撕裂似的痛,好像全身的神经都被拉扯到极点,下一刻就要崩坏,很冷,不住地哆嗦,快要窒息,想要喊叫却发不出声响。
心理上仅负罪感一项的折磨便远远大于以上所讲,觉得自己很差劲,对不起所有人,怕朋友发觉自己的异常离开,整日活在阳光的背面,像下水道里的老鼠佝偻着生活,看不到明天看不到未来,觉得自己是个废物,人生的所有意义都被强迫默认指向死亡,若非心里还有什么牵挂,大概早已不在人世。我不想一辈子离不开药物 不吃药就睡不了 不吃药白天就不想动
不想不停换药不停换医生 不想经历每换一种新药的时候强烈的副作用,如吃不下饭,恶心,头晕,不想动,反胃,昏睡,醒不过来,思维迟缓等
那种自杀的冲动就像想吃东西一样不可遏制,忽然看到天桥下来来往往的车流,感觉下去一了百了,会感觉有些愉悦。
罪魁祸首之一:思维反刍(rumination)患者经常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维中而无法自拔,也就是大脑里不停地思考一些不好的事情,特别是自我攻击、自责甚至自罪的想法。当患者遭遇诸如考试失败、离婚、丧亲、恋爱失败、晋升失败、财产丧失、癌症、中风等负性生活事件之后,个体的思维经常停留在生活事件的影响之下面临抑郁情况下。多数研究结果都证实了思维反刍和抑郁情绪的正向关系,它会加重人的无望感,增加人对未来的消极期望。
罪魁祸首之二:自杀念头与大脑结构有关
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思维反刍,为什么总是钻进牛角尖出不来呢?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?
有研究发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坚持中医为主的立院之本,建设特色专科的强院之策,整合中西医学是医院发展之路,不断传承创新发展,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,努力做到承中融西,为专业诊疗提供技术保障。现,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确实有些异常。研究者通过一种大脑成像技术(核磁共振成像的特殊形式,通过在活体上追踪水分子弥散运动,呈现出神经细胞的连接图),检测抑郁症患者大脑的神经网络联系,发现位于大脑左半球前额叶中部、与执行功能有关的部位,白质的神经联系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有关。自杀意念越是强烈的患者,神经联系就越少。
罪魁祸首之三:性别与社会支持少
研究显示,儿童期有受虐待经历、应激性生活事件多、父母养育方式不良、单亲家庭、经济困难、家族有自杀者、缺少亲密关系、社会支持少的抑郁症女性患者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。不过,奇怪的是,虽然女性容易出现自杀想法,而自杀死亡的抑郁症患者确实男性居多。
我院在我省开设有网络免费咨询绿色通道以及24小时咨询预约热线:0371-86023232(点击可直接拨打),双重就诊服务让患者就医看病更加方便,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