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有尿床的经历,尿床对于宝宝来说那是成长必经之事,因而许多妈妈们对此可能就习以为常。不过,虽然宝宝尿床是正常现象,但妈妈们还是需要保持足够的注意,因为如果在宝宝幼年时对TA的尿床行为不稍加控制的话,宝宝长大后可能会患上遗尿症。
什么是遗尿症
遗尿症的对象是指年龄大于等于5岁的宝宝,表现为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,且持续3个月以上。根据数据显示,该项病症的患病率在5岁儿童中为5%~10%,在10岁儿童中为3%~5%,在15岁以上的年龄段中约为1%。
不同年龄段宝宝尿床现象
一般来说,在宝宝2岁之前,由于生理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善,大脑对排尿系统的控制能力及肌肉的收缩能力并不成熟,使得宝宝很难控制自己的排泄行为而出现排泄障碍,因而在2岁之前,宝宝尿床确属正常。
不过在宝宝2~3岁这个年龄段时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精神科主要诊治:失眠、抑郁症、焦虑症、精神分裂、头晕头痛、强迫症、精神障碍、狂躁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神经衰弱、恐惧症、神经官能症、神经症、癔症、心理障碍、头痛头晕等疾病。医院一直坚持采用中医、西医、现代化科技,对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。,爸爸妈妈们就要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进行控制。直到5岁左右,这时宝宝的大脑皮层已经发育到了一定程度,对自己一些行为已有了清晰的辨认和控制意识,尿床行为应有所减少,但也允许出现偶尔的尿床现象。
但如果出现宝宝连续3个月以上每周出现至少2次遗尿的情况,妈妈们就该引起注意了,这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宝宝控制改正。而到了孩子上小学的年龄段,一般就不会再出现尿床的毛病了。
所以依照每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,家长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宝宝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观察,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。
遗尿症病因有哪些
1.遗传因素
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,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,他们的孩子便有3/4机率尿床。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,他们的孩子有1/2的机率患病。
2.疾病因素
尿路感染、肾脏疾患、尿道口局部炎症、脊柱裂、脊髓损伤、骶部神经功能障碍、癫痫、大脑发育不全、膀胱容积过小等等,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。
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、卫生习惯、环境因素等有关。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,夜遗尿患儿随年龄的增长,症状或许有所改善,停止尿床,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,甚至有1%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。
3.环境因素
突然换新环境、气候变化、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、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、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。
宝宝老爱尿床怎么办
1.提高宝宝膀胱储尿能力
白天可以让宝宝多喝水,当孩子想尿尿的时候,妈妈可以适当的延迟一下孩子去厕所的时间,这样一来,宝宝的膀胱储尿量增加,储尿时间增长,可以改善尿床的习惯。
2.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
夜间特别是宝宝睡前三小时内尽量少喝水,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。此外,这一时间段也应避免进行激烈运动。
3.多鼓励,给予宝宝更多的包容和关爱
尿床毕竟是一件羞羞的事情,当宝宝尿床后尽量少责备,帮助孩子一起克服尿床的习惯。做好记录,当宝宝尿床现象得到改善后应及时给予正面鼓励与奖励,带给孩子更多信心。
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 ( DSM-Ⅳ)的诊断标准,儿童5岁以后每周夜间不自主排尿2次及以上,并持续3个月,即可诊断为遗尿症。
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专家提醒:如果孩子符合这个特质,应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,若是错过适宜干预时间其后果很严重。不只是生理上容易患上遗尿症,更会让宝宝心理上产生阴影,产生自卑、焦躁、孤僻等负面情绪,甚至可能影响宝宝一生的性格成长。
我院在我省开设有网络免费咨询绿色通道以及24小时咨询预约热线:0371-86023232(点击可直接拨打),双重就诊服务让患者就医看病更加方便,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。